复禾问答
首页 > 育儿

刚怀孕几天能喝冰的或吃的东西么?

5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女性尿的颜色像冰红茶是什么原因?

女性尿液呈现冰红茶色可能与血尿、血红蛋白尿或药物代谢产物等因素有关。

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肿瘤,尿液中含有红细胞时会出现洗肉水样或茶色改变,可能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血红蛋白尿多见于溶血性疾病,由于红细胞破坏导致血红蛋白直接进入尿液,颜色呈浓茶样且均匀无沉淀。部分药物如利福平、甲硝唑或中药大黄等代谢后也可使尿液暂时性变深,但停药后颜色可恢复正常。

日常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腰痛、水肿等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补充水分。若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不适,建议就医检查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

李青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小孩发烧可以冰敷额头吗?

小孩发烧一般可以冰敷额头,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适用情况。

冰敷额头是物理降温方式之一,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状态。将冰袋或冷毛巾包裹于干毛巾中,敷于前额或颈部大血管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进行。这种方式通过传导散热降低体表温度,可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感,尤其适合对退热药物过敏或服药后仍持续低热的儿童。操作时需避开枕后、心前区等敏感部位,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防止局部冻伤。

但若患儿出现寒战、四肢冰凉等循环不良表现,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伴意识改变时,冰敷可能加重机体应激反应。此时应以温水擦浴为主,重点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同时及时就医排查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早产儿、新生儿及患有雷诺综合征等基础疾病的儿童禁用冰敷。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过度包裹衣物。若体温持续不降或伴随呕吐、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儿科就诊。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发烧可以冰敷额头吗?

宝宝发烧一般可以冰敷额头,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适用情况。冰敷能通过传导散热帮助降低体表温度,但仅适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无寒战的情况。若宝宝处于高热状态且对冰敷耐受良好,可将冰袋包裹毛巾后短暂敷于额头,每次不超过10分钟,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但若宝宝出现畏寒、发抖或皮肤苍白,需立即停止冰敷,因低温刺激可能加重不适甚至引发寒战产热。

新生儿、早产儿或患有循环系统疾病的婴幼儿不宜冰敷,这类群体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冰敷可能导致体温骤降。对于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无论体温均不建议自行物理降温,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风险。物理降温同时应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发热期间建议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伴随精神萎靡、呕吐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感冒后吃冰的会不会胃难受?

感冒后吃冰的可能会胃难受,具体与胃肠功能状态和感冒类型有关。感冒期间胃肠黏膜可能因病毒感染或药物刺激变得敏感,此时摄入低温食物容易引发不适。

感冒时若伴有发热或胃肠型感冒症状,吃冰品可能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低温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影响消化液分泌,加重恶心、腹痛等不适。部分患者服用感冒药后,非甾体抗炎药成分可能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冷饮会协同加剧刺激。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更易出现腹胀、腹泻等反应。

部分无消化道症状的普通感冒患者,少量食用冰淇淋等可能暂时缓解咽痛症状。但需注意冷饮可能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影响分泌物排出。感冒期间建议选择常温流质饮食,如温蜂蜜水、米汤等,既能补充水分又避免刺激。若出现持续胃痛或呕吐,需警惕病毒性胃肠炎可能。

感冒恢复期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突然摄入大量冷饮。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温酸奶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如既往有慢性胃炎或胃溃疡病史,感冒期间更需严格忌食生冷。出现严重腹痛或黑便时,应及时就医排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喝了冰的胃难受怎么办?

喝了冰的胃难受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温水、调整饮食、遵医嘱用药、按摩缓解等方式改善。胃部不适可能与胃肠痉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热敷腹部

使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帮助放松胃肠平滑肌,缓解因冷刺激引发的痉挛性疼痛。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烫伤,可隔一层衣物进行。若热敷后症状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红,应立即停止。

2、饮用温水

少量多次饮用35-38摄氏度的温开水,每次100-150毫升,间隔10-15分钟。温水能中和胃内低温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冷饮对胃黏膜的刺激。可加入少量生姜片或红糖,但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糖尿病患者不宜加糖。

3、调整饮食

暂时禁食2-3小时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开始尝试,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脂易消化食物。24小时内避免生冷、辛辣、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饱,进食时细嚼慢咽。若伴随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4、遵医嘱用药

持续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胃酸,或匹维溴铵片缓解胃肠痉挛。若存在反酸烧心症状,可能需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合并细菌感染时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所有药物均须排除过敏史后使用,避免自行购药。

5、按摩缓解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掌心顺时针轻柔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按摩前搓热双手,力度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日可重复3-4次,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孕妇、腹部术后患者及急性腹痛伴发热者禁用此法。

日常需避免空腹饮用冰品,夏季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应放置至常温后食用。长期反复胃部不适者建议完善胃镜检查,排除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胃肠功能,情绪紧张时可尝试腹式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龋齿 恶性蓝痣 黑棘皮病 生殖器疱疹 间质性肾炎 恶性黑色素瘤 横纹肌溶解症 呼吸性酸中毒 甲亢性皮肤病 荨麻疹性血管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