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36人阅读
只有O型血产妇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但并非所有O型血产妇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与母婴血型不合有关,当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母亲体内可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其他血型组合如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也可能发生溶血,但O型血产妇发生ABO溶血病的概率相对较高。
母婴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原因,O型血产妇体内天然存在抗A和抗B抗体,若胎儿遗传父亲A型或B型血抗原,母体抗体可能攻击胎儿红细胞。这种溶血通常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贫血,严重时可出现肝脾肿大或胆红素脑病。ABO溶血病多发生在第二胎及以后妊娠,但第一胎也可能发病,因母体可能通过食物或细菌接触已致敏。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临床表现更严重,多见于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的情况。与ABO溶血不同,Rh溶血一般不会发生在第一胎,除非母亲曾有输血史或流产史。Rh溶血可能导致胎儿水肿、重度贫血甚至死胎,需通过产前抗体筛查和孕期免疫球蛋白注射预防。无论是ABO还是Rh溶血,产后均需密切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
孕期定期进行血型抗体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溶血风险,O型血孕妇应在孕早期检测IgG抗A/B抗体效价,Rh阴性孕妇需监测抗D抗体。发现抗体效价升高时,可通过超声监测胎儿贫血程度,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产后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间早、进展快时,应及时检查血型、溶血三项试验及胆红素水平,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所有孕妇都应重视产前血型检测,高风险人群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完成孕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