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6人阅读
黄疸偏高可能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肝功能损伤等危害。黄疸偏高主要与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评估风险。
胆红素轻度升高时可能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但持续偏高会导致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损伤基底神经节。婴幼儿可能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增高,严重时遗留听力障碍或脑性瘫痪。成人长期黄疸可能伴随皮肤瘙痒、脂肪泻,因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引发骨质疏松或凝血异常。
溶血性黄疸患者血红蛋白大量分解,可能诱发急性肾衰竭或贫血性心脏病。梗阻性黄疸易继发胆道感染,出现寒战高热、腹痛等胆管炎症状。肝硬化导致的黄疸可能进展为肝性脑病,伴随意识障碍和扑翼样震颤。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若未在出生后60天内手术,将导致不可逆肝纤维化。
建议发现黄疸持续超过两周或进行性加深时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哺乳期母亲需观察新生儿黄疸变化,避免过度喂养诱发母乳性黄疸。日常应避免饮酒、慎用肝毒性药物,适当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