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5人阅读
安装心脏起搏器可改善心律失常,但需长期维护并存在感染风险。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其优缺点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评估。
心脏起搏器的核心优势在于维持正常心率。当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动过缓时,起搏器通过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肌收缩,预防晕厥或猝死。现代起搏器具备频率应答功能,可根据活动量自动调节心率,部分型号还能记录心电数据供医生分析。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治疗。术后患者运动耐量通常显著提升,心悸、乏力症状明显缓解。
植入手术存在一定并发症概率。囊袋感染是最常见问题,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严重者需取出装置并抗感染治疗。电极脱位可能导致起搏失灵,需通过X光定位调整。起搏器综合征见于心室单腔起搏患者,因房室不同步可能出现头晕、气短。设备本身有电池寿命限制,平均6-12年需手术更换。核磁共振检查受限,除非安装特定抗磁型号。日常需避免强电磁场干扰,如电焊设备、高压电线等。
术后需定期随访程控起搏参数,监测电池状态和导线功能。保持植入部位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或局部疼痛及时就医。避免剧烈上肢运动以防电极移位,乘坐飞机安检时出示起搏器识别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限制高脂饮食预防心血管病进展。合并房颤者仍需抗凝治疗,不可因安装起搏器而停药。建议随身携带起搏器信息卡,记录型号、植入日期及医院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