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10人阅读
一般肠胃炎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1-3天可逐渐消退。肠胃炎发热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
病毒性肠胃炎引起的低热多数在1-2天内自行缓解,常见于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此时发热多为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水样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通常不超过38.5摄氏度。细菌性肠胃炎如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时,发热可能持续2-3天,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常伴随黏液血便、明显腹痛。部分患者因脱水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可能延长发热时间。无论何种病原体感染,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保持清淡饮食有助于症状缓解。
若发热超过3天未退或出现反复高热、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情况,需警惕严重脱水或败血症等并发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可能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退热期间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但禁用酒精擦拭。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1-2天,确认无反复发热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肠胃炎恢复期建议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及乳制品。每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分摄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若腹泻伴随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须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及粪便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