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75人阅读
防止术后肠粘连可通过早期活动、合理饮食、药物干预、物理治疗及定期复查等方式实现。术后肠粘连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异常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1、早期活动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道粘连概率。卧床期间可进行翻身、抬腿等被动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活动强度需根据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调整,如腹腔镜手术后6-12小时即可开始床边活动,开腹手术需适当延后。
2、合理饮食术后逐步恢复饮食应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最后恢复正常饮食。初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后期增加南瓜、胡萝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避免过早摄入牛奶、豆类等易产气食物,减少腹胀风险。每日少量多餐,控制单次进食量。
3、药物干预遵医嘱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防粘连剂可减少组织摩擦。对于炎症反应明显者,医生可能开具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须避免非甾体抗炎药过量影响愈合。
4、物理治疗术后48小时后可尝试腹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15-20分钟。恢复期采用顺时针腹部按摩,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运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通过皮肤导入活血化瘀药物,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5、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需进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评估粘连情况。若出现阵发性绞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应立即就医。高危患者可考虑腹腔镜二次探查,及时松解严重粘连。
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增加腹压。恢复期可练习慢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6个月内禁止举重、深蹲等腹部加压动作。饮食中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促进组织修复,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维持肠道润滑。出现持续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