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53人阅读
癌性肠梗阻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具体是否手术需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及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癌性肠梗阻多由肿瘤直接阻塞肠腔或压迫肠道引起,常见于结直肠癌、卵巢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当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呕吐、腹胀及排便排气停止时,需通过腹部CT或造影检查明确梗阻部位与程度。对于肿瘤可切除且患者耐受手术的情况,手术解除梗阻是首选方案,如肠造瘘术、肠吻合术等,可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若肿瘤已广泛转移或患者体质极差,则可能选择支架置入、胃肠减压等姑息性治疗。
部分患者因肿瘤浸润固定或合并严重腹水,手术风险过高,此时需权衡利弊。临床可能采用药物控制水肿、抑制肠液分泌等保守治疗,但无法根治梗阻。术后仍需结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控制肿瘤进展,避免再次梗阻。
癌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应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选择低渣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半流质。日常需监测肠鸣音与排便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肠扭转。若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就医。家属需协助记录患者每日出入量及营养摄入,配合医生进行后续抗肿瘤治疗与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