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7人阅读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常用药物有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尼莫地平片、血塞通软胶囊、颈复康颗粒等。椎动脉型颈椎病通常由颈椎退行性变、椎动脉受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1、物理治疗颈椎牵引可减轻椎动脉受压,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超短波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每周3次。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减轻神经根水肿,每次治疗15分钟。热敷可放松颈部肌肉,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颈椎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包括颈部屈伸、旋转等动作。
2、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适用于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乏力,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
3、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主要用于内耳循环障碍导致的眩晕,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常见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消化性溃疡患者慎用。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刺激。该药可能增强抗组胺药效果,联合用药需调整剂量。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尼莫地平片钙离子拮抗剂,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痉挛,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低血压患者需谨慎使用。服药期间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该药与西咪替丁合用会增加血药浓度。需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5、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常见术式包括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需完善颈椎MRI和血管造影评估。术后需佩戴颈托固定,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手术风险包括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枕头。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头部快速转动动作。注意颈部保暖,冬季外出佩戴围巾。定期复查颈椎功能,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