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47人阅读
肾小球滤过率低不一定是肾病,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或测量误差导致,但也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主要与年龄增长、脱水、药物影响、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等因素相关。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由生理性原因引起。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会自然下降,属于正常衰老现象。短时间内大量出汗、腹泻或饮水不足可能导致暂时性脱水,造成肾小球滤过率检测值偏低。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可能影响肾脏血流,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测量结果降低。这些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调整生活习惯或停用相关药物后,肾小球滤过率可逐渐恢复。
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可能与肾脏疾病相关。慢性肾病会导致肾小球结构损伤和功能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常伴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急性肾损伤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短期内显著降低,多由严重感染、休克、肾毒性物质等因素诱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疾病也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发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保持适量饮水但不要过量。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控制血压和血糖对保护肾功能很重要。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如果伴有水肿、尿量减少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