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71人阅读
肛瘘可能由肛周脓肿、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或手术并发症、直肠肛门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通常伴随疼痛、分泌物等症状。
1、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病因。肛腺感染导致脓液积聚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可能形成慢性瘘管。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开引流,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全消化道炎症,约30%患者会出现肛周病变。肠道透壁性炎症可能穿透肠壁形成瘘管。常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药物控制炎症。
3、结核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引起特殊类型肛瘘。结核性肛瘘通常进展缓慢,瘘管分泌物稀薄,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确诊需病理检查,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4、外伤或手术肛门直肠区域的外伤或手术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形成瘘管。如痔疮手术、产伤等情况。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可能出现创面不愈、渗液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情况选择瘘管切除、挂线等手术方式。
5、直肠恶性肿瘤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浸润可能破坏周围组织形成恶性肛瘘。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能伴随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肿瘤症状。需通过肠镜、病理确诊,治疗以肿瘤根治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
肛瘘患者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压迫。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出现肛周肿痛、分泌物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感染加重。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创面护理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