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85人阅读
老年人晚上睡不着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适度运动、心理调节、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睡眠障碍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减少、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作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午休控制在30分钟以内。避免白天长时间卧床,减少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可尝试睡前1小时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或听轻音乐,帮助身体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2、改善睡眠环境卧室温度保持在18-22摄氏度,使用遮光窗帘减少光线干扰。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高度合适的枕头,必要时使用白噪音机掩盖环境杂音。睡前可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但避免直接吹风。
3、适度运动白天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运动能促进褪黑素分泌,但要注意运动后充分放松。水中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
4、心理调节焦虑情绪会加重失眠,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缓解压力。与家人朋友倾诉烦恼,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避免睡前思考复杂问题,写日记转移注意力也是有效方法。
5、遵医嘱用药顽固性失眠需就医排查病因,医生可能开具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褪黑素缓释片等药物。慢性病患者需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如帕罗西汀片可能影响降压药效果。所有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建议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白天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卧室可放置薰衣草等助眠植物。若失眠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下降,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家属应关注老年人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强调睡眠时长造成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