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八个月宝宝胃肠炎拉肚子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吴财宝 住院医师
中医院
立即预约
谢扬勇 住院医师
于都禾丰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胃肠炎吃阿莫西林真相大揭秘?

胃肠炎患者通常不需要服用阿莫西林。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止泻药物、缓解腹痛药物、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胃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

胃肠炎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补液治疗是基础措施。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补液治疗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并发症发生。

2、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建议禁食4-6小时,之后逐渐过渡到清淡流质饮食。可选择米汤、藕粉、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刺激胃肠道。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3、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和病原体,减轻腹泻症状。洛哌丁胺可抑制肠道蠕动,但细菌性肠炎慎用。严重腹泻时可短期使用,但需注意药物禁忌症。

4、缓解腹痛:

山莨菪碱能缓解胃肠道痉挛性疼痛。匹维溴铵可选择性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减轻腹痛症状。使用解痉药物需排除急腹症等严重疾病。

5、益生菌调节: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可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与抗生素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服用。

胃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馒头、蒸蛋等。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手部卫生,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多数病毒性胃肠炎具有自限性,3-5天可自行缓解,不必过度使用抗生素。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嗜酸性细胞胃肠炎病因是什么?

嗜酸性细胞胃肠炎可能由食物过敏、寄生虫感染、药物反应、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食物过敏:

部分患者对特定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胃肠道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这类患者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回避治疗。

2、寄生虫感染:

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发嗜酸性粒细胞在消化道局部聚集。确诊后需进行规范的驱虫治疗,同时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重复感染。

3、药物反应:

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可能诱发药物超敏反应,表现为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替代药物。

4、免疫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Th2型免疫应答异常,导致IL-5等细胞因子过度分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在消化道迁移和活化。这类情况可能需要免疫调节治疗。

5、遗传因素:

家族性病例提示该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或功能。有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监测。

建议患者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已知过敏食物;注意饮食卫生,生熟分开处理;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胃肠镜。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同时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帮助医生识别潜在诱因。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小孩胃肠感冒和急性胃肠炎区别?

胃肠感冒与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特点及治疗重点。胃肠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呼吸道症状;急性胃肠炎则与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相关,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1、病因差异:

胃肠感冒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引发,部分患者可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急性胃肠炎常见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或由生冷食物、变质食品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

2、症状表现:

胃肠感冒除呕吐腹泻外,多伴有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体温通常不超过38.5℃。急性胃肠炎以剧烈腹痛、水样便为特征,严重时可出现39℃以上高热及脱水表现。

3、病程进展:

胃肠感冒症状多在3-5日内自行缓解,呕吐通常先于腹泻停止。急性胃肠炎若未及时干预,腹泻可能持续1周以上,电解质紊乱风险显著增高。

4、检查指标:

胃肠感冒血常规多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检查无异常。急性胃肠炎粪便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血常规常提示中性粒细胞增多。

5、治疗侧重:

胃肠感冒以补液及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急性胃肠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等药物,同时需严格监测脱水程度。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优先选择米汤、软面条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糖饮品。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严重时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蒸胡萝卜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修复肠黏膜。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肠炎不治疗会死吗真相大揭秘?

胃肠炎不治疗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严重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胃肠炎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败血症及多器官衰竭等风险。

1、脱水:

胃肠炎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流失。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出现重度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血压降低。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

2、电解质紊乱:

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肌无力甚至昏迷。血钾低于3毫摩尔每升时需医疗干预,临床常用氯化钾缓释片或静脉补钾治疗。

3、肠穿孔:

特殊病原体如艰难梭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肠壁缺血坏死穿孔。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板状腹需紧急手术,行肠造瘘或病变肠段切除。

4、败血症:

沙门氏菌等细菌入血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血培养阳性需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ICU监护。

5、多器官衰竭:

持续休克可导致肝肾心肺功能相继衰竭。临床监测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机械通气支持。

胃肠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日分次饮用含糖盐水补充电解质,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或出现血便、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胃肠炎有哪些症状如何辨别与治疗?

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可通过症状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辨别,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调整饮食、补液或药物干预。

1、腹痛:

胃肠炎腹痛多位于中上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或钝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细菌性胃肠炎疼痛更剧烈,常伴随发热;病毒性胃肠炎腹痛较轻,多与肠蠕动亢进有关。治疗需针对病因,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止泻为主。

2、腹泻:

腹泻是核心症状,大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性状可为水样、糊状或含黏液脓血。轮状病毒性腹泻多为蛋花汤样便,细菌性痢疾可见脓血便。轻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严重者需静脉补液,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

3、恶心呕吐:

胃部受刺激时出现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诺如病毒感染常见喷射性呕吐。治疗需暂禁食2-4小时,后逐步尝试清淡流食,呕吐频繁者可短期使用止吐药物。

4、发热:

细菌性或侵袭性病原体感染常伴38℃以上发热,沙门氏菌感染可出现高热。病毒性胃肠炎多为低热或不发热。发热超过38.5℃需物理降温,必要时服用退热药物,持续高热需排查严重感染。

5、脱水表现:

频繁呕吐腹泻可能导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儿童及老年人更易发生严重脱水。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出现意识改变需急诊处理。

胃肠炎恢复期建议选择低脂低渣饮食,如米汤、藕粉、馒头等,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保持餐具消毒,饭前便后规范洗手。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障碍等需及时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更应密切观察脱水征兆。日常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冰箱食物需充分加热后食用。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颈肋 脑炎 嵌甲 垂体腺瘤 单纯疱疹 手足口病 毛圆线虫病 桡神经麻痹 输尿管结石 脊髓蛛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