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73人阅读
肠息肉手术后三天便血可能是术后正常现象,也可能与创面出血、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建议密切观察出血量及伴随症状,若出血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肠息肉切除术后创面可能出现少量渗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常呈现暗红色或柏油样便,这种情况多因电凝止血不彻底或焦痂脱落导致。术后过早进食粗糙食物、剧烈活动可能摩擦创面引发出血,表现为便中带鲜红色血丝。部分患者因术前服用抗凝药物未及时停药,也可能增加术后出血风险。术后3天内轻微便血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可通过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帮助创面修复。
若便血量超过日常排便量的三分之一、出现鲜红色血块或持续排便不尽感,需警惕动脉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伴随剧烈腹痛、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时,可能提示腹腔内出血,需立即进行内镜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激素者因组织修复能力差,更易发生延迟性出血。术后便血合并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时,应考虑继发感染可能。
术后应严格遵循医嘱流质饮食3-5天,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但避免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术后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肠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若便血伴随头晕、冷汗等失血表现,应立即平卧并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