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54人阅读
胃窦粘膜充血水肿和胃体粘膜充血通常是慢性胃炎或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表现,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胃窦和胃体粘膜充血水肿常见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或散在糜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和细胞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胆汁反流时,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至胃内,胆盐和胰酶会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这类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当胃黏膜病变发展为急性胃黏膜病变时,充血水肿程度加重,可能出现粘膜下出血点或浅表溃疡。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等会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大量饮酒或进食辛辣食物会造成胃黏膜直接损伤。这类患者症状较急,可能出现剧烈上腹痛、呕咖啡样物或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胃镜下可见广泛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严重者可见活动性渗血。
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摄入。注意饮食卫生,实行分餐制以防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加重胃黏膜损伤。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