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儿科其他

孤独症最新回答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的孩子如何来做口腔运动?
  一.唇部运动   1.将嘴巴张开至最大(或说”啊”),停留3—5秒再放松   2.将嘴巴向左右伸展(或说”一”),停留3—5秒再放松   3.将嘴巴噘嘴呈圆形(或说”呜”),停留3—5秒再放松   4.将嘴形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5.将嘴形从”啊”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6.将嘴形从”呜”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7.将嘴形做出”啊—呜”( 可不发出声音),连续变化3—5次   8.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   9.将嘴唇向内用力吸,并做出小鸟叫声   二.舌头运动   1.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2.以同样的速度将头伸出—缩回,连续3—5次   3.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4.将舌头伸出,向左右嘴角连续移动3—5次   5.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6.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连续移动3—5次   7.将舌头伸出,延嘴唇顺(逆)时钟方向绕一圈   8.将舌头伸向口腔内右(左)脸颊(外观可以看到突出),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9.将舌头伸至上下排牙齿,向左右移动做出清洁牙齿状   10.用舌头顶住上硬颚作出马蹄声   11.用舌头顶住门牙后方,从硬颚移动至后方软颚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辨别孩子得了孤独症?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三、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四、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五、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八、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九、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十、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十一、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都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
你好,孤独症的症状: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   欢迎点击飞华健康网儿科孤独症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怎样预防孩子得儿童电视孤独症呢?
  为防止儿童患电视孤独症,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尤其是学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0.5~1小时,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6点半至7点半。对于上小学到未满14岁的孩子,可以适当放宽。   2、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节目,内容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应。凡不适合的节目,应坚决不让儿童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道看看每周的节目预告,进行必要的选择。   3、家长要尽可能少看些电视,以免孩子跟着看,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看电视,把孩子扔在一边。家长中至少要有一人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讲故事、玩游戏,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力。家长可以把一些业余时间用于读书,或其它有意义的活动。   4、家长应该陪着孩子看适合他的电视节目,给孩子讲解某些电视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某些内容,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孩子的分析、表达、判断是非和记忆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有什么强迫性的行为特点呢?
  孤独症患者经常具有强迫行为,比如过度地重复各种各样的动作,持续性地专注于某个物体、某种思想或哦着某种感觉。这些患者有时会出现强迫性运动,比如摇摆身体、拍打手掌或者眨眼。孤独症患者常常对某种物体表现出强迫性的兴趣,比如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连续几个小时都在玩耍某个玩具、观看彩灯、不停地扭动水龙头、一次又一次地观看同一部电影或者听同一首歌曲。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可能会受到一些食物的困扰,他们只吃一种或者几种食物,这将导致健康问题。患有孤独症的儿童甚至会对到达学校路线的变化表现出极端的悲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对正常人来说,这种因循守旧的做法事成问题的。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是什么意思?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孤独症被分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中,因为它对人们的许多生活领域都产生影响。由于孤独症包含了许多症状,因此它经常被看做是一组精神障碍而不是单独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明显损害或发育不良,兴趣及活动范围的明显狭窄。这些症状的表现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但是,孤独症患者通常有出色的记忆力、数学技能、或音乐天赋,这常常使专家们惊叹不已。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那些被认为是造成孤独症的基因,可能也会造就数学、音乐、和其它方面的天才。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做口腔运动?
  一.唇部运动   1.将嘴巴张开至最大(或说”啊”),停留3—5秒再放松   2.将嘴巴向左右伸展(或说”一”),停留3—5秒再放松   3.将嘴巴噘嘴呈圆形(或说”呜”),停留3—5秒再放松   4.将嘴形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5.将嘴形从”啊”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6.将嘴形从”呜”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7.将嘴形做出”啊—呜”( 可不发出声音),连续变化3—5次   8.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   9.将嘴唇向内用力吸,并做出小鸟叫声   二.舌头运动   1.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2.以同样的速度将头伸出—缩回,连续3—5次   3.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4.将舌头伸出,向左右嘴角连续移动3—5次   5.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6.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连续移动3—5次   7.将舌头伸出,延嘴唇顺(逆)时钟方向绕一圈   8.将舌头伸向口腔内右(左)脸颊(外观可以看到突出),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9.将舌头伸至上下排牙齿,向左右移动做出清洁牙齿状   10.用舌头顶住上硬颚作出马蹄声   11.用舌头顶住门牙后方,从硬颚移动至后方软颚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在饮食上怎么样预防?
  1.从新生儿开始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的最佳营养品,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更适宜于婴儿大脑生长发育。   2.对2~4岁小孩,父母应纠正其偏食习惯,保持膳食营养平衡。   3.让孩子多吃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芹菜、菠菜、韭菜、笋等),这些蔬菜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如何知道孩子得了电视孤独症?
  1. 患儿表现为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让人觉得他们离不开电视,整天与电视为伴。而不关心周围的事物,对玩具不感兴趣,也不喜欢接触小朋友,不让看电视就会焦虑不安。   2. 患儿在看电视时不让别人干扰,还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仿佛自己就是电视剧的人物,并能将电视节目中的故事情节背得滚瓜烂熟,文不对题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的患儿出现了自言自语等反常行为。   3. 患儿性格孤独,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责任心,缺乏应付环境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情绪经常波动、不稳。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你好,孤独症的症状: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   欢迎点击飞华健康网儿科孤独症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儿童对集体游戏的兴趣和反应如何?
你好 随着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他们不仅产生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同时也产生了在从事社会活动中与同龄儿成群结伙的要求。但由于其年龄和认知发育的特点,他们不可能参加成人的社会活动,于是就产生了儿童特有的活动形式--游戏。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的形式,随年龄的增长,从喜欢独自一人的单独游戏逐步发展到社会性程度较高的、有组织、有分工的合作游戏;从较简单的想像性游戏(如给布娃娃吃饭、穿衣),发展到创造性游戏(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3岁后儿童的游戏以创造性游戏为主,其游戏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如用语言动作表现开汽车、打针);在游戏中,具有明确的主题(如过家家);并在游戏中充当角色(如爸爸、妈妈等)。4~5岁儿童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对游戏有了设计、计划和安排,并具有初步的克服困难、想办法的能力。如男孩常常扮演当司机,利用小凳当汽车,学着开车的动作,有指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孩子还能组织其他小朋友当乘客,撕小纸片当车票等,女孩则常常扮演老师,组织学生听课,或扮演医师给别人看病等,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增长,5~6岁后,逐渐代之以规则性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要求大家遵守约定的一些规则,来决定胜负,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在游戏中满足探索的需要、逐渐学会与小朋友谦让、友好、合作,在集体游戏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如何使自己的行动与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别的儿重协调、学会克服困难,因而促进认知和社会化的发展。 孤独症患儿的核心症状就是社交障碍,他们的游戏活动一般停留在单独游戏阶段,常常独自做一些别人下理解的动作,而且缺乏想象力,不能对自己的动作赋予某中意义(如敲打积木是在用锤了钉木头)。他们对合作游戏缺乏兴趣,常拒绝参加集体游戏。即使参加创造性游戏,也仅仅是充当被动角色,被别的孩子指挥来指挥去;他们缺乏想像力、创造力,不会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如自己是司机、妈妈);不理解物体的象征性意义(如用凳于当汽车、用小棒当注射器等),不会模仿其他儿童活动(如上车要买票、给布娃娃打针时娃娃要哭等),只是自顾自地搞自己的一套。在规则游戏中,他们不知遵守游戏规则,常常随心所欲,不能跟大家很好地协调,因而常常不受其他儿童的欢迎。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孤独症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回答了该问题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孤独症专题:     http://www.fh21.com.cn/erke/gdz/
分享 回答1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疾病诊疗 更多

更多

热门标签

昏迷 腹内疝 产前出血 耳硬化症 弓形虫病 乳头皲裂 肱动脉损伤 毛发上皮瘤 慢性乳突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