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确诊后通常建议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早期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传播风险。
HIV感染后免疫系统会持续受到病毒攻击,及时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载量,将血液中病毒数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治疗目标是通过药物组合阻断病毒复制关键环节,常用方案包含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规范用药可使CD4+T淋巴细胞数量维持在安全水平,显著降低机会性感染概率。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指标,评估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特殊情况下如合并活动性结核、严重机会性感染或妊娠状态,需在控制并发症后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合并乙肝或丙肝病毒共感染者,需选择对肝脏损伤较小的抗病毒药物组合。儿童感染者确诊后无论临床分期或CD4计数均需立即治疗,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所有患者在治疗初期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药物适应反应,多数症状在2-4周内自行缓解。
除规范用药外,HIV感染者应保持均衡饮食以维持营养状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规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监测,及时发现药物相关代谢异常。严格采取安全性行为措施,避免病毒传播。保持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