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需进行肝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因学筛查。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腹部超声和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1、肝功能检测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评估肝脏合成功能。急性肝衰竭时转氨酶常急剧升高,慢性肝衰竭则可能出现酶胆分离现象。
2、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是判断肝衰竭预后的重要指标。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瘀斑或消化道出血。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和门静脉血流情况,CT或MRI能评估肝体积缩小程度。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血管病变等病因。
4、病因学筛查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丙型肝炎病毒RNA等病原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谱,以及铜蓝蛋白等代谢指标。明确病因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肝衰竭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监测意识状态变化,及时就医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