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由内向外分为盆膈、尿生殖膈和会阴浅层三层结构,分别由肌肉、筋膜和韧带组成,共同支撑盆腔器官并控制排泄功能。
1、盆膈盆膈位于最内层,由肛提肌和尾骨肌构成,上方覆盖盆膈上筋膜,下方为盆膈下筋膜。肛提肌呈漏斗状分布,分为耻骨直肠肌、耻尾肌和髂尾肌三部分,主要承托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在排尿排便时参与收缩控制。盆膈中央有直肠穿过形成肛管,两侧存在肛提肌裂孔供尿道和阴道通过。
2、尿生殖膈尿生殖膈位于中层,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组成,表面覆盖尿生殖膈筋膜。该结构呈三角形封闭骨盆出口前部,男性包绕尿道膜部,女性则环绕尿道和阴道形成尿道阴道括约肌,参与排尿控制和性功能调节。尿生殖膈后缘与盆膈相连,前外侧附着于耻骨弓。
3、会阴浅层会阴浅层为最外层软组织,包括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表面覆盖会阴浅筋膜。女性该区域前庭球和前庭大腺埋藏其中,形成阴道口和尿道口周围的结构支撑。分娩时易发生会阴撕裂,需重点保护。浅层与皮肤之间含有大量血管神经,外伤易引发出血和疼痛。
4、筋膜系统盆底筋膜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覆盖肌肉表面形成白线和腱弓,脏层包绕器官形成韧带如主韧带和宫骶韧带。这些筋膜相互延续构成网状支持系统,盆腔器官脱垂常与筋膜松弛有关。胶原蛋白代谢异常可导致筋膜弹性下降,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
5、神经血管盆底由阴部神经和盆丛分支支配,动脉主要来自阴部内动脉和子宫动脉分支。神经损伤可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血管病变可能引起组织缺血。分娩或手术操作需注意避开坐骨棘处的阴部神经管,避免造成感觉障碍或肌肉功能障碍。
女性应避免长期增加腹压的动作如慢性咳嗽或负重,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出现尿失禁或下坠感时需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或手术修复。产后42天是盆底康复黄金期,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