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主要通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辅助判断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血常规表现主要有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等特征。
1、白细胞计数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通常在正常范围或略低于正常值,范围在3.5-9.5×10⁹/L之间。部分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但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多明显超过10×10⁹/L,这是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2、淋巴细胞比例病毒感染会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至40-60%甚至更高。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而细菌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多在20-40%之间。
3、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在病毒感染时通常降低至30-50%,这与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形成对比。但需注意幼儿期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偏低,判断时需结合年龄因素。部分病毒感染早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升高。
4、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在病毒感染时常升高至8-15%,某些特殊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高达20%以上。单核细胞升高程度与病毒种类和感染阶段相关,可作为辅助判断指标。
5、C反应蛋白病毒感染时C反应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在10-40mg/L,明显低于细菌感染时的水平。但需注意EB病毒、腺病毒等部分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C反应蛋白中度升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血常规检查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病毒感染。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检查,避免自行解读结果。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乏力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