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红血斑可能由毛细血管扩张、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因。
1. 毛细血管扩张长期日晒或温度刺激导致皮肤浅层血管异常扩张,表现为点状或网状红斑。避免冷热刺激,使用含维生素K的护肤品有助于改善。
2. 过敏性紫癜接触过敏原后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壁,引发下肢对称性紫红色丘疹。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有关,表现为关节肿痛。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泼尼松、芦丁片等药物。
3. 血小板减少造血功能异常或药物影响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出现针尖样出血点伴牙龈出血。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需检查血常规。治疗常用氨肽素、升血小板胶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4. 凝血障碍遗传性血友病或肝病导致凝血因子缺乏,表现为大片淤斑伴关节血肿。需输注凝血因子,避免剧烈运动。维生素K1、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可用于应急治疗。
日常需避免抓挠皮损部位,记录红斑变化情况,伴随发热或出血倾向时应及时就诊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