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间盗汗可能由环境过热、被子过厚、维生素D缺乏、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补充营养、对症治疗等方式改善。
1. 环境过热卧室温度超过24摄氏度或穿着过厚睡衣会导致生理性出汗。家长需保持室温在20-24摄氏度,选择纯棉透气睡衣,睡前适当开窗通风。
2. 维生素D缺乏5岁儿童每日需要400IU维生素D,缺乏可能引起多汗伴枕秃。家长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同时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海鱼。
3. 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发热、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
4. 结核感染结核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盗汗伴体重下降,需进行PPD试验。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家长要确保全程规律服药。
持续盗汗超过2周或伴随消瘦、低热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日常记录出汗频率与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