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肢体不等长可通过物理治疗、支具矫正、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该症状通常由生长板损伤、先天性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创伤后遗症等原因引起。
1、物理治疗针对轻度差异可采用牵拉训练和肌力平衡训练,建议家长每日协助孩子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配合水疗或电刺激改善肌肉协调性。
2、支具矫正下肢差异在2厘米以内可定制矫形鞋垫,家长需每3个月评估调整支具高度,夜间搭配动态矫形器抑制优势侧过度生长。
3、手术治疗骨骨骺阻滞术适用于预测差异超过5厘米的患儿,可能与骨骨骺早闭或成骨不全有关,表现为步态异常和脊柱代偿性侧弯。
4、康复训练术后需进行为期6个月的运动功能重建,家长应配合康复师完成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预防继发性关节损伤。
定期监测双下肢长度差异变化,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进行单侧负重运动如跳台阶等不对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