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皮肤出现粉刺样病变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痤疮或乳腺导管扩张症引起,通常与局部卫生、激素波动或感染等因素相关。
1. 毛囊炎毛囊细菌感染导致红肿丘疹,表现为粉刺样凸起,可能伴随疼痛。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克林霉素凝胶。
2.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囊性肿物,表面可见黑头样开口。较小囊肿无须处理,继发感染时可外用红霉素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严重者需手术切除。
3. 激素性痤疮经前期或内分泌紊乱导致皮脂分泌过剩,形成白头粉刺。建议调节作息,局部使用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乳膏或壬二酸乳膏控制炎症。
4. 乳腺导管病变乳腺导管扩张可能伴随乳头溢液或乳晕区小丘疹,需超声检查鉴别。可能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有关,确诊后需针对性治疗。
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若病变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乳房肿块应及时乳腺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