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针吃药后还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物理降温是缓解发热的基础措施,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或使用退热贴敷贴额头。避免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同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适当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持续不退,需考虑调整用药方案。常见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需遵医嘱使用,注意避免重复用药或超量服用。不同药物需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例如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至少间隔4小时。
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精神萎靡、皮疹、呕吐、抽搐等症状,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支原体肺炎、川崎病等疾病,需立即就医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医生可能根据病情调整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发热期间宜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并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