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里一般不会有流感病毒,但哺乳期女性感染流感后需暂停母乳喂养。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极少通过乳汁传播,但母亲患病期间可能通过密切接触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流感病毒属于呼吸道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定植于呼吸道黏膜,极少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乳腺组织具有血乳屏障功能,能有效阻止血液中的病毒进入乳汁。临床研究显示,流感病毒在母乳中的检出率极低,母乳本身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抗病毒成分,对婴儿具有保护作用。
哺乳期女性确诊流感后,虽然乳汁传播风险低,但需考虑母婴密切接触导致的传播风险。母亲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咳嗽、打喷嚏时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婴儿。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亲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症状时应暂时隔离,避免直接哺乳,可挤出母乳由健康照料者喂养。母亲症状缓解24小时后可恢复母乳喂养,挤奶前后需严格洗手并佩戴口罩。
哺乳期女性确诊流感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可继续挤奶维持泌乳,挤出的乳汁经巴氏消毒后仍可喂养婴儿。日常需注意房间通风,哺乳前后清洁双手,避免对着婴儿咳嗽或打喷嚏。婴儿出现嗜睡、拒奶、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