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咳嗽可通过中药调理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常用方剂包括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和小青龙汤。长期调理需结合体质辨证,避免盲目用药。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适用于风热犯肺型咳嗽,症状为痰黄黏稠、咽喉肿痛。麻黄宣肺平喘,杏仁降气止咳,石膏清肺热,甘草调和诸药。临床研究表明该方能显著降低气道炎症因子水平。
2. 桑菊饮针对燥咳无痰或痰少难咯的情况,含桑叶、菊花、杏仁等成分。桑叶疏散风热,菊花清热解毒,特别适合秋季干燥诱发的支气管炎。可配合梨皮、麦冬增强润燥效果,连续服用2周后咳嗽频率平均降低40%。
3.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型咳嗽,表现为痰白清稀、遇冷加重。方中细辛温肺化饮,干姜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肺气。冬季使用时可加紫苏叶增强解表功效,但高血压患者需慎用细辛。
食疗辅助方案包括川贝炖梨、百合银耳羹和罗汉果茶。川贝母3克与梨同炖可化痰止咳,百合银耳羹滋阴润肺,罗汉果含天然甜味剂适合糖尿病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避免辛辣、海鲜等发物,戒烟并保持室内湿度40%-60%。
中药治疗需持续1-3个月观察疗效,急性发作期应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半年复发率比纯西药组低62%。定期复查肺功能,过敏体质者需筛查中药过敏原。
慢性咽炎伴滤泡增生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症状。慢性咽炎可能与长期吸烟、反复感染、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痒、滤泡增生等症状。
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西地碘含片、银黄含化片、复方硼砂溶液等缓解局部炎症。物理治疗包括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或激光治疗,适用于滤泡增生明显者。日常需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室内湿度,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减轻咽部不适。
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查是否存在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