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通常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 mmol/L。血糖水平的稳定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血糖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测得的血糖值。正常范围在3.9-6.1 mmol/L之间。空腹血糖偏高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长期偏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小于7.8 mmol/L。餐后血糖升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消化吸收过快或胰岛素分泌延迟有关。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血糖波动: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对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豆类,有助于稳定血糖。
4、低血糖:血糖低于3.9 mmol/L称为低血糖,可能引起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过量降糖药物或未按时进食。预防低血糖应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5、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建议高风险人群,如肥胖、家族糖尿病史者,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更频繁的监测。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至关重要。饮食上应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多摄入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也有助于血糖的稳定。对于已确诊糖尿病或血糖异常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定期复查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