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警惕肠癌可能。肠癌引起的腹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绞痛,可能与肿瘤阻塞、局部浸润等因素有关,常见诱因有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肠息肉恶变、遗传因素等。
肠癌早期腹痛多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饭后腹胀或轻微钝痛,易被误认为消化不良。随着肿瘤增大,腹痛逐渐转为固定部位隐痛,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不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绞痛,与肠腔狭窄导致不全性肠梗阻有关,常伴随肠鸣音亢进、腹部膨隆。进展期肠癌腹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夜间疼痛显著,止痛药效果差,同时可能出现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肠癌腹痛区别于普通肠炎的关键在于伴随症状。典型肠癌多合并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感,粪便变细或表面带凹槽。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肉眼可见的便血,血色暗红或与粪便混合,不同于痔疮的鲜红色滴血。若腹痛伴随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或腹部触及固定包块,需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可能。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出现不明原因腹痛超过两周时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控制体重并戒烟限酒。有肠癌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肠息肉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