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是指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遗留的长期功能障碍。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部分神经功能无法完全恢复时即形成后遗症。
脑梗塞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语言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运动障碍常见于偏瘫、肌张力增高或平衡失调;感觉异常包括麻木、疼痛或温度觉减退;语言功能障碍可能为失语或构音障碍;认知障碍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这些症状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如大脑中动脉区梗塞易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大脑后动脉区梗塞可能引起视野缺损。后遗症程度受梗塞范围、治疗及时性及康复训练影响,大面积梗塞或关键功能区受损者症状更显著。康复治疗需在发病后3-6个月黄金期内持续进行,超过1年则恢复速度明显减缓。
患者应坚持规范康复训练,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脑梗塞后遗症头晕可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脑梗塞后遗症头晕可能与脑组织缺血缺氧、前庭功能受损、血压波动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调节前庭功能,缓解眩晕;尼莫地平片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康复训练包括前庭康复操、平衡训练等,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重复进行。生活方式上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头晕发作时应立即坐下或平卧,防止跌倒。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头晕发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