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并非全部牙齿都更换,通常乳牙会被恒牙替换20颗,另有12颗恒磨牙直接萌出无需替换。换牙过程从6岁左右开始持续至12岁左右,主要涉及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的脱落,而恒磨牙则直接在牙槽骨中发育萌出。
儿童乳牙共有20颗,分为上下颌各10颗,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和两对磨牙。这些乳牙会按照特定顺序逐渐被恒牙替代。恒牙中的切牙、尖牙和前磨牙会对应替换乳牙,但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和第三恒磨牙属于新增牙齿,直接在牙龈后方萌出。第一恒磨牙约6岁萌出,第二恒磨牙12岁左右出现,智齿则可能在18岁后生长。
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乳牙滞留或恒牙先天缺失。乳牙滞留指恒牙已萌出但乳牙未脱落,可能影响恒牙排列,需口腔科医生干预。恒牙先天缺失多与遗传因素相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可能需要进行义齿修复或正畸治疗。这两种情况均属于发育异常,需专业评估处理。
换牙期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每日刷牙两次,避免过硬食物损伤松动乳牙。定期口腔检查可监测牙齿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若乳牙脱落半年后恒牙仍未萌出,或出现双排牙现象,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换牙期间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不良习惯、均衡饮食、定期口腔检查以及正确处理乳牙滞留等问题。
1、口腔卫生换牙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儿童专用含氟牙膏。乳牙松动时避免用力舔舐或摇晃,防止牙龈损伤或感染。饭后建议用温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若恒牙萌出位置异常或牙龈红肿,应及时就医。
2、避免不良习惯戒除咬指甲、吮手指等行为,这些习惯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或颌骨发育异常。长期用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面部不对称,需及时纠正。睡眠时张口呼吸可能影响牙弓形态,建议耳鼻喉科排查腺样体问题。
3、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奶酪等乳制品,促进牙釉质发育。适量食用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蔬果,刺激颌骨生长。控制高糖食物摄入频率,避免含糖饮料长期接触牙齿表面。过硬食物可能损伤松动乳牙,需适当处理食材质地。
4、定期口腔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监测恒牙萌出顺序和位置。通过全景X光片可早期发现多生牙、缺牙等发育异常。对于反颌、深覆盖等错颌畸形,7-8岁是早期干预黄金期。乳牙早失需考虑间隙保持器预防恒牙移位。
5、处理乳牙滞留乳牙未脱落而恒牙已萌出时,应尽早就医拔除滞留乳牙。自行拔牙可能导致牙根断裂或邻牙损伤,须由专业医师操作。先天性缺牙患者需通过正畸治疗调整间隙,必要时进行义齿修复。埋伏牙需根据位置选择开窗助萌或手术导萌。
换牙期建议家长每日监督孩子刷牙,使用牙线清洁后牙邻面。选择软毛小头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避免外伤。记录恒牙萌出时间,异常情况如超过半年未萌出、双侧明显不对称等需及时就诊。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对终身牙齿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