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心脏病

我想请问,我经常感到有胸闷,然后觉悟得呼吸比较浅,心跳在110-125左右之间,特别是在人疲劳时症状更明显,这是不是心脏病?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武恩翠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新生儿黄疸15到16之间算严重吗

新生儿黄疸15到16之间的数值属于中等偏高范围,需密切观察,但通常不视为严重情况。黄疸的主要原因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能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有关。处理方法包括增加喂养频率、光疗治疗或必要时就医。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15到16的黄疸值在此范围内属于偏高,但若婴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建议增加母乳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但黄疸值一般不会过高。若黄疸值在15到16之间,可尝试暂停母乳喂养1-2天,观察黄疸值是否下降。若下降明显,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监测黄疸值。 3、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性疾病、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疾病引起。若黄疸值持续在15到16之间且伴有其他症状(如嗜睡、食欲不振、呕吐等),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光疗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分解胆红素,或进行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4、光疗治疗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适用于黄疸值较高或持续不降的情况。光疗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婴儿皮肤,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便于排出体外。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护婴儿的眼睛和皮肤,避免光疗副作用。 5、家庭护理建议 家长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每2-3小时一次)促进胆红素排出,同时注意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精神状态和食欲。若黄疸值持续不降或婴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15到16之间的数值需引起重视,但多数情况下通过增加喂养、光疗等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相关科普 更多

病因 症状 治疗 护理 概况 诊断 用药 饮食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理改变是什么原因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理改变是什么原因

风湿心脏病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的

风湿心脏病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的

心脏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脏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脏病引起脚肿的原因是什么

心脏病引起脚肿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新天性心脏病有什么症状吗

新生儿新天性心脏病有什么症状吗

小儿心脏病有什么症状

小儿心脏病有什么症状

身体缺硒有什么症状

身体缺硒有什么症状

达泊西汀多少钱一盒

达泊西汀多少钱一盒

小孩先天心脏病怎么治疗

小孩先天心脏病怎么治疗

新生儿心脏病怎么治疗方法

新生儿心脏病怎么治疗方法

新生儿复杂型性心脏病能治疗吗

新生儿复杂型性心脏病能治疗吗

心脏病怎么治疗

心脏病怎么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早期症状有哪些?风湿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早期症状有哪些?风湿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

心脏病能不能治好 日常心脏病患者该如何护理

心脏病能不能治好 日常心脏病患者该如何护理

心脏自律性如何护理心脏?多方面结合治疗和护理

心脏自律性如何护理心脏?多方面结合治疗和护理

心脏病患者需远离生活禁忌

心脏病患者需远离生活禁忌

肺气肿会引起心脏病吗

肺气肿会引起心脏病吗

小孩先天心脏病手术后有没有后遗症

小孩先天心脏病手术后有没有后遗症

小孩先天心脏病手术后有没有后遗症呢

小孩先天心脏病手术后有没有后遗症呢

什么是器质性心脏病

什么是器质性心脏病

唾液酸是什么症状

唾液酸是什么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有哪些?这几种情况要了解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的方法有哪些?这几种情况要了解

心脏病诊断方法是什么

心脏病诊断方法是什么

泰诺酚麻美敏片

泰诺酚麻美敏片

什么药治疗冠状动脉肌桥有效 常见的3种治疗冠状动脉肌桥的药

什么药治疗冠状动脉肌桥有效 常见的3种治疗冠状动脉肌桥的药

心脏病患者吃药有禁忌吗

心脏病患者吃药有禁忌吗

心脏病患者必备急救药有哪些

心脏病患者必备急救药有哪些

心脏病适合吃巧克力吗

心脏病适合吃巧克力吗

浓汤宝对身体有危害吗

浓汤宝对身体有危害吗

纤维素是什么

纤维素是什么

门冬氨酸钾镁是什么

门冬氨酸钾镁是什么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惊厥 脾大 混合痔 军团病 肛门息肉 人格障碍 假性动脉瘤 十二指肠损伤 非特异性尿道炎 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