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通常由病毒活跃复制、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因素引起。
1、病毒活跃复制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会引发肝脏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释放转氨酶,表现为ALT和AST升高。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药物。
2、药物性肝损伤部分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或中草药可能造成肝细胞损伤,引发转氨酶异常。需停用肝毒性药物,必要时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
3、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时,肝细胞脂肪沉积会伴随轻度转氨酶升高。需通过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若合并肝功能异常可联用水飞蓟素、双环醇、硫普罗宁等药物。
4、酒精性肝炎长期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膜,导致AST升高为主。必须严格戒酒,急性期可使用美他多辛、腺苷蛋氨酸、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应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和熬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及时肝病科就诊评估抗病毒治疗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