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压测量、会阴或腹部伤口检查、子宫复旧评估、乳房检查、盆底功能筛查等项目。产后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产后出血、感染、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残留等问题,并评估哺乳情况与生殖器官恢复状态。
1、血常规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产后贫血或感染。产后出血或分娩时失血过多可能导致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需结合铁剂补充治疗。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可能提示产褥感染,需进一步排查发热、腹痛等症状。
2、尿常规检测尿蛋白、白细胞等指标,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残留或尿路感染。部分产妇产后仍存在微量蛋白尿,需监测血压变化。尿频尿急伴尿液浑浊可能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3、伤口检查评估会阴侧切或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愈合不良时可能需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剖宫产产妇还需检查腹部切口有无硬结或异常隆起。
4、子宫复旧通过触诊判断子宫底高度是否逐日下降,恶露量及颜色变化是否正常。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可注射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持续血性恶露超过3周需排除胎盘残留。
5、盆底筛查通过问卷和肌力测试评估盆底肌功能,早期发现压力性尿失禁或器官脱垂倾向。凯格尔运动是基础康复手段,严重者可配合盆底电刺激治疗仪进行医学干预。
产后42天是检查的关键时间节点,建议所有产妇按时完成系统评估。哺乳期需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优质蛋白与钙质。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运动,可从产后瑜伽等低强度训练开始逐步恢复体能。出现发热、异常腹痛或恶露异味等状况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