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粘连可能由子宫内膜损伤、宫腔感染、胎盘植入异常、多次人工流产、子宫手术史等原因引起,胎盘粘连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宫腔镜手术、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式干预。
1、子宫内膜损伤反复刮宫或分娩创伤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使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患者可能出现产后出血量多、血色暗红伴有血块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轻症可采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重症需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
2、宫腔感染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可能破坏胎盘附着面的正常蜕膜化过程。常见伴随发热、恶露异味、子宫压痛等表现。急性期需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炎症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感染控制后行胎盘组织清除术。
3、胎盘植入异常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可能与前置胎盘合并存在,超声显示胎盘后间隙消失,血流信号丰富。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需提前备血并准备子宫动脉栓塞术,必要时需切除子宫挽救生命。
4、多次人工流产三次以上人工流产史会显著增加胎盘粘连概率,手术器械对子宫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形成瘢痕组织。这类患者分娩后建议常规进行宫腔检查,发现胎盘残留需及时行清宫术,术后给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
5、子宫手术史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剖宫产留下的瘢痕可能影响胎盘正常剥离。手术瘢痕处血流供应差,容易发生胎盘植入。这类孕妇需在三级医院分娩,备好介入放射治疗条件,产后密切监测出血情况。
预防胎盘粘连需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流产后严格抗感染治疗,孕期定期监测胎盘位置。产后出现出血量多、胎盘娩出不全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呼叫急救。恢复期加强营养摄入,适当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继发出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宫腔恢复情况。
胎盘早剥可分为0度、Ⅰ度、Ⅱ度和Ⅲ度。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0度胎盘早剥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产后检查胎盘时发现凝血块压迹。Ⅰ度胎盘早剥以外出血为主,剥离面积小,孕妇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阴道流血。Ⅱ度胎盘早剥剥离面积较大,孕妇可出现持续性腹痛、腰背痛,子宫张力增高,胎心率可能异常。Ⅲ度胎盘早剥剥离面积超过胎盘面积的一半,孕妇可出现休克症状,子宫呈板状硬,胎心消失。
孕妇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