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要检查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检查项目主要有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脑电图、肌电图、头颅CT、头颅MRI等。
1、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神经内科最基础的检查方法,包括意识状态评估、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以及共济运动检查等。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反射、肌力测试、病理反射引出等方式,初步判断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这种检查无须特殊设备,但对医生临床经验要求较高。
2、脑电图脑电图通过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主要用于癫痫、脑炎、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断。检查时需要在头皮放置多个电极,记录不同脑区的电波变化。异常脑电图可表现为棘波、尖波等癫痫样放电,或弥漫性慢波等脑功能异常表现。动态脑电图可延长记录时间,提高癫痫检出率。
3、肌电图肌电图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针极肌电图两部分,可评估周围神经和肌肉功能。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电刺激神经记录反应,判断周围神经传导是否正常。针极肌电图将细针插入肌肉记录电活动,帮助诊断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等。该检查对诊断腕管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具有重要价值。
4、头颅CT头颅CT利用X线断层扫描显示脑组织结构,可快速发现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病变。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CT能立即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检查具有扫描时间短、对钙化敏感等特点,但对后颅窝病变和小病灶显示不如MRI清晰。增强CT扫描可进一步提高病变检出率。
5、头颅MRI头颅MRI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成像,对脑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脑干、小脑等CT难以观察的区域。弥散加权成像能在脑梗死超早期发现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无创评估脑血管情况。MRI对多发性硬化、脑炎、神经变性病等诊断优势明显,但检查时间较长且对体内金属植入物有限制。
神经内科检查后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脑血液循环,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可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复查,遵医嘱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检查前需去除身上金属物品,告知医生过敏史和既往病史,部分检查需要空腹进行。
手抖通常建议就诊神经内科,可能与生理性震颤、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生理性震颤情绪紧张、疲劳或低血糖可能引发短暂手抖,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通过深呼吸缓解焦虑。若伴随心慌、出汗需警惕低血糖,及时进食含糖食物。
2、帕金森病静止时明显的手抖伴运动迟缓、肌强直是典型表现,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化有关。医生可能开具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药物改善症状,康复训练有助于维持运动功能。
3、特发性震颤家族遗传性震颤常见于持物或精细动作时,饮酒后可能暂时减轻。普萘洛尔、扑米酮等药物可控制症状,严重者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评估。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导致代谢亢进性手抖,伴心悸、消瘦。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配合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缓解。
5、药物副作用部分哮喘药、抗抑郁药可能干扰神经系统引发震颤。记录用药史有助于医生判断,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通常能改善症状。
日常需限制咖啡因摄入,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增强肢体控制力。若手抖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应尽早就诊完善肌电图、头部MRI等检查。注意观察是否伴随言语不清、步态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向医生反馈有助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