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刺激、用声过度、胃酸反流等原因引起。急性咽喉炎是咽喉黏膜及周围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1、病毒感染约70%的急性咽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入咽喉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患者常伴有打喷嚏、鼻塞等感冒症状,通常3-5天可自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温水有助于缓解症状。
2、细菌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可能引发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感染多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剧烈,扁桃体可见白色脓点。需通过咽拭子培养确诊,青霉素类抗生素对细菌性咽喉炎效果显著。未及时治疗可能继发风湿热等并发症。
3、环境刺激长期暴露于粉尘、烟雾或干燥空气中,会破坏咽喉黏膜屏障功能。化学气体刺激或冷空气直接刺激可导致黏膜血管收缩异常,出现灼痛感。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易因持续刺激发展为慢性咽喉炎,建议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护呼吸道。
4、用声过度长时间高声说话或突然喊叫会使声带剧烈摩擦,造成机械性损伤。声带充血肿胀会影响发声功能,严重时可能出现声带小结。需要禁声休息,蒸汽吸入可减轻声带水肿,发声训练能预防职业用嗓者反复发作。
5、胃酸反流夜间平卧时胃酸反流至咽喉部,胃蛋白酶会腐蚀黏膜引发烧灼痛。这类患者常伴反酸嗳气,晨起时症状加重。抬高床头、睡前禁食可减少反流,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控制胃酸分泌。长期反流可能增加喉癌发病风险。
急性咽喉炎发作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天2000毫升温水摄入。用淡盐水漱口能减轻炎症,室温维持在22-24摄氏度为宜。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血性分泌物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适当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戒烟限酒、规范用嗓习惯可有效预防复发。
蓝芩口服液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
蓝芩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该药物适用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等症状,而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上述症状。蓝芩口服液中的黄芩苷、栀子苷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咽喉黏膜充血和水肿,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感。对于病毒性咽喉炎,该药可辅助改善症状;若为细菌感染,则需联合抗生素治疗。
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并保持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