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食管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放射性食管炎通常由放射线损伤食管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和食管黏膜修复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选择软质或流质食物有助于减轻吞咽疼痛,避免辛辣刺激、过热或粗糙食物对食管黏膜的二次损伤。少量多餐可降低单次进食对食管的压力,餐后保持直立体位能减少胃酸反流。严重吞咽困难时可暂时采用鼻饲管或肠内营养制剂。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硫糖铝混悬液可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抑制胃酸分泌。对于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可选用制霉菌素局部含服。疼痛明显时短期使用利多卡因胶浆缓解症状,但需警惕麻醉剂误吸风险。
3、内镜治疗对于食管狭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球囊扩张术,严重溃疡出血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内镜还能评估黏膜损伤程度并获取病理标本,排除肿瘤复发或第二原发癌可能。治疗后需禁食并逐步恢复饮食。
4、营养支持营养师指导下补充高蛋白、高热量流食,必要时静脉输注氨基酸和脂肪乳。监测血清前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需考虑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5、心理疏导慢性疼痛和进食困难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放松训练和正念疗法改善心理状态。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应对经验,家属应参与护理培训。必要时心理科会诊配合抗焦虑药物治疗。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食管狭窄等迟发反应,恢复期继续维持细软饮食至少3个月。日常避免平卧位进食,睡眠时抬高床头防止反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营养指标,出现发热或呕血需立即就医。康复阶段可尝试吞咽功能训练,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