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可能会引起发烧,具体与病因有关。
感染性腹泻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这些病原体在侵袭肠道的同时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出现发热。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除水样便外常伴随38摄氏度以上的高热;细菌性痢疾患者会出现脓血便与反复畏寒发热;阿米巴原虫感染可能引发间歇性低热伴果酱样便。非感染因素如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通常不会引起发热,但若合并脱水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
免疫缺陷患者、老年人及婴幼儿出现腹泻伴发热时需警惕严重感染。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也可能出现腹泻与低热并存的情况,此时发热与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部分抗生素使用后的菌群失调性腹泻若伴随发热,需考虑伪膜性肠炎等特殊感染。
腹泻期间应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3天未退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小儿发烧可能会引起腹泻,还可能引发热性惊厥、脱水等并发症。
小儿发烧时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腹泻症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病原体可能直接侵袭肠道黏膜,加重腹泻症状。部分退热药物也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药物性腹泻。小儿发烧还可能引发热性惊厥,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症状。持续高热可能导致大量出汗和水分摄入不足,引发脱水症状,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
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小儿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如出现持续高热、频繁腹泻或惊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