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可能发生在足背、足踝、足跟、足底及脚趾等部位。脚肿可能与局部外伤、静脉回流障碍、淋巴水肿、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足背肿胀足背肿胀常见于外伤或蚊虫叮咬,局部可能出现淤青或发红。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能导致足背静脉回流受阻,引发肿胀。痛风急性发作时也可能表现为足背红肿热痛。若伴随皮肤温度升高或关节活动受限,需警惕感染性关节炎。
2、足踝水肿足踝水肿多与静脉功能不全有关,常见于久坐久站人群。双侧对称性水肿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单侧水肿需排查深静脉血栓。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生理性足踝水肿,但突发严重水肿需排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足跟肿胀足跟肿胀常见于跟腱炎或跟骨骨刺,晨起时疼痛明显。跟骨骨折后会出现明显肿胀伴活动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也可能表现为足跟非特异性肿胀。长期糖尿病患者出现足跟肿胀需警惕糖尿病足早期表现。
4、足底水肿足底水肿可能与足底筋膜炎有关,行走时疼痛加剧。淋巴回流障碍会导致足底弥漫性肿胀,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往往从足底开始蔓延。某些降压药物副作用也可能表现为足底水肿。
5、脚趾肿胀脚趾肿胀常见于甲沟炎或外伤,局部可见脓性分泌物。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夜间突发剧痛。类风湿关节炎多表现为多趾对称性梭形肿胀。冻伤或雷诺现象会导致脚趾末端肿胀伴颜色改变。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适度运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