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一般能化疗,但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疾病分期及耐受性综合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老年患者若体能状态良好,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通常可耐受标准化疗方案。常用方案如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或来那度胺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这些方案对老年患者相对安全。化疗前需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超声等评估,治疗中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感染等不良反应。部分高龄患者可采用调整剂量或节拍化疗,在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减少毒性反应。
对于合并严重器官功能不全、体能状态差的衰弱老年患者,化疗可能加重身体负担。此时建议以支持治疗为主,如输血纠正贫血、双膦酸盐预防骨事件、镇痛治疗等。部分患者可尝试低强度治疗如单药地塞米松,或参加新型靶向药物临床试验。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意愿、家庭支持及经济条件综合考量。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等。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感染,避免跌倒预防病理性骨折。定期复查血象及生化指标,出现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建议家属协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骨髓活检存在漏诊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但通过规范操作和结合其他检查可降低漏诊概率。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骨髓活检通过提取骨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直观观察骨髓中浆细胞浸润情况。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通常超过10%,且伴有克隆性浆细胞增生。这种情况下骨髓活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部分早期患者骨髓浸润可能呈局灶性分布,若穿刺未取到病变部位,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某些非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因不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仅依靠骨髓活检可能难以确诊。
为提高诊断准确性,临床常将骨髓活检与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游离轻链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全身低剂量CT、PET-CT也有助于发现骨病变。对于高度怀疑但骨髓活检阴性的患者,可考虑重复穿刺或多部位穿刺。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能提高克隆性浆细胞的检出率,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建议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避免因单一检查结果延误诊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骨痛、贫血、肾功能异常等症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规范使用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和骨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