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传播。淋球菌感染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影响泌尿生殖系统,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性接触传播是淋球菌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淋病奈瑟菌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通过无保护的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可直接传播。男性感染者可能出现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疼痛等症状,女性感染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痛等症状。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淋球菌的孕妇在自然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接触病原体,导致新生儿发生淋球菌性结膜炎或肺炎。孕期规范产检和及时治疗可预防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眼部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概率较低但不可忽视。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但可能通过共用被污染的毛巾、浴巾、坐便器等物品传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可减少感染风险。公共场所应注意消毒和防护。
淋球菌感染确诊后应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奇霉素片等。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治疗后需遵医嘱复查,确保彻底治愈。
脓毒性休克需通过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综合处理。脓毒性休克通常由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创伤、糖尿病、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脓毒性休克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源。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治疗前应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感染灶明确时需手术引流或清创,如腹腔脓肿需穿刺引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2、液体复苏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快速补充晶体液进行复苏。首选平衡盐溶液,30分钟内输注20-30ml/kg。监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评估效果,避免液体过量导致肺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者可联合使用人血白蛋白。液体复苏无反应时需考虑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3、血管活性药物经充分复苏仍存在低血压时,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多巴胺可用于心率缓慢患者,但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血管加压素可作为二线药物,尤其对儿茶酚胺抵抗者有效。用药期间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步调整剂量。
4、机械通气约半数脓毒性休克患者需呼吸支持。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可改善氧合,但需注意气压伤风险。镇静镇痛药物有助于人机同步,但可能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脱机可能。
5、肾脏替代治疗合并急性肾损伤时需根据代谢紊乱程度选择连续性或间歇性血液净化。高钾血症、严重酸中毒、液体过负荷均为紧急透析指征。治疗中需监测电解质和凝血功能,调整抗凝方案。肾脏替代治疗可清除部分炎症介质,但对预后影响尚存争议。
脓毒性休克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治疗期间应维持血糖稳定,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康复期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压疮。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器官功能恢复情况,控制基础疾病,避免感染复发。家属需学习基本护理知识,配合医疗团队完成长期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