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情绪波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心肌缺血等。
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如预激综合征或长QT综合征,这类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紊乱,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通常有家族病史,青少年时期即可发病,发作时心率可达每分钟150次以上。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必要时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
2、情绪波动强烈情绪刺激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焦虑发作、惊恐障碍等心理状态异常时,表现为突发心悸伴呼吸困难,心率多在每分钟100-140次。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放松技巧可有效缓解,反复发作者需心理科干预。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增强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导致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典型症状包括心率增快伴体重下降、手震颤。实验室检查显示游离T3、T4升高,TSH降低。治疗需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配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4、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时,机体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出现代偿性心动过速,活动后尤为明显。患者常伴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严重贫血需输血治疗,同时排查消化道出血等潜在病因。
5、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脏通过加快心率维持灌注,多表现为活动后胸痛合并心动过速。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血管病变程度,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严重者需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改善血供。
日常应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记录心率变化情况,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伴随晕厥、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心内科就诊。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和心脏超声能帮助明确心动过速类型及病因,部分心律失常需通过电生理检查确诊。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生活干预包括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情绪波动等。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药物难以控制或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儿,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式。
日常护理中需注意监测患儿心率变化,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定期复查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