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理性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卫生、观察症状、适当按摩等方式治疗。生理性腹泻通常由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饮食不当、环境变化、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尝试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辅食添加应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引入过多新食物。
2、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流失,需及时补充水分。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喂服。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次数,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3、保持卫生:腹泻期间,宝宝的臀部容易受到刺激,需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清洁。每次更换尿布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膏,防止红臀发生。
4、观察症状:注意观察宝宝的排便次数、性状及精神状态。若排便次数过多、粪便呈水样或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腹泻的可能。
5、适当按摩: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按摩时力度要轻柔,避免对宝宝造成不适。
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发酵乳等,帮助调节肠道菌群。运动方面,可让宝宝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护理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凉,注意手部卫生,减少感染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宝宝生理性腹泻一般持续7-14天。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母乳喂养婴儿,通常与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或乳糖酶活性不足有关。这种腹泻表现为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但量少,大便呈黄色或黄绿色稀糊状,无黏液脓血,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且体重增长正常。持续时间通常在1-2周内,多数在添加辅食或更换奶粉后逐渐缓解。若超过14天未改善或出现发热、呕吐、血便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腹泻。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可适当补充婴幼儿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