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发烧的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胃肠炎、结核病等。发烧是机体对感染或炎症的防御反应,可能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有关。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肺炎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常伴有高热。细菌性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进行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及时住院治疗。预防肺炎应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受凉,接种肺炎疫苗。
3、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呋喃妥因肠溶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日常应注意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需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4、胃肠炎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伴有低热。病毒性胃肠炎具有自限性,治疗以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为主。细菌性胃肠炎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患病期间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手卫生。
5、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长期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等。肺结核患者还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长期规律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应注意增强免疫力,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
出现发热症状时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休息。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退热药物。如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意识改变、呼吸困难、严重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应注意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