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头晕、心慌、乏力、鼻衄、皮肤有出血点为常见;有的耳鸣、舌衄、眼衄;有的便血、尿血、呕血、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有的九窍出血;妇女月经量多、时间长、提前;有的易感冒、易发烧、气短、喘、胸闷、胸痛、肩痛、两胁痛、腰痛、上下肢痛、酸、累;有的恶心想吐、饮食不佳;有的便干、便稀、浮肿等。
2、白血病症状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 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 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 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 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等症状。
3、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诊断〗
1临床表现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起病急重,除乏力、头昏、心悸、气短等一般贫血症状进行性加重外,常有明显出血倾向或合并严重感染。出血不仅见皮肤瘀点瘀斑,还常有内脏出血,如齿龈渗血、口腔粘膜血泡、呕血、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病人容易合并各种感染,多呈持续高热,不易控制。颅内出血与严重感染为本病的死亡原因。
(2)慢性型: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呈慢性过程,以贫血症状为主,见头晕、之力、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唇甲色淡,面色苍白。出血以皮肤散在出血点为主,亦可有齿龈渗血、鼻衄、女性月经过多,很少有内脏出血,感染较易控制。贫血重者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均减少,急性型较慢性型重,尤其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明显。贫血是正细胞正色素型;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比值增高;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血小板减少显著;网织红细胞常低下。
(2)骨髓涂片:①急性型: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显示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系均减少,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少见,脂肪组织增多。②慢性型:骨髓象亦见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但可有灶性增生。增生活跃的部位,红细胞系增多,晚幼红比例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增生低的部位,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及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中油滴较多。
(3)骨髓活检:其特点是红骨髓显著减少,被脂肪组织所代替,并可见非造血细胞分布在间质中。
(4)免疫学检查: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T、B细胞均显著减少,且功能异常;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程度较轻,B细胞改变明显,T细胞基本正常,认为可能提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多能造血干细胞受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则为髓系干细胞受损。②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正常。血清总补体明显升高,裂解素减低
(5)其他检查:多数病例血清铁明显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血清铁饱和度也升高;部分患者抗碱血红蛋白(HbF)显著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较正常者显著升高,尿及粪中粪卟啉及粪中粪胆原也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