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心肺复苏可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方式进行。心肺骤停通常由心脏疾病、窒息、电击伤、药物过量、溺水等原因引起。
1、胸外按压:患者平躺于硬质平面上,施救者双手交叉,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半段,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时保持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力量,避免按压中断。
2、人工呼吸: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观察胸廓起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3、自动体外除颤器:尽快获取AED设备,打开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裸露的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如需电击,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电击按钮。
4、持续监测: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反应,包括呼吸、脉搏、面色等变化。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停止心肺复苏,将其置于复苏体位,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5、团队协作:现场有多个施救者时,应明确分工,一人负责胸外按压,一人负责人工呼吸,另一人负责获取AED并操作。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避免疲劳影响按压质量。
心肺复苏过程中,保持冷静,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施救者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必要时使用防护设备。心肺复苏后,患者需接受进一步医疗评估和治疗,包括心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静脉输液等。日常生活中,建议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掌握AED使用方法,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
心肺复苏并非适用于所有无意识的伤病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患者,而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无意识状态,盲目进行心肺复苏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1、判断意识:发现伤病员无意识时,应先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若完全无反应,需进一步检查呼吸和脉搏。
2、检查呼吸:观察伤病员胸腹部是否有起伏,同时将耳朵贴近其口鼻,感受是否有气流。若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检查脉搏:将食指和中指放在伤病员颈动脉处,感受是否有搏动。若无脉搏,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评估环境: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需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5、实施复苏:对于符合心肺复苏指征的伤病员,需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伤病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但并非所有无意识状态都适用。在实施心肺复苏前,需准确判断伤病员的意识、呼吸和脉搏情况,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日常应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意识和能力,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