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疼痛管理、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监测等方式护理。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药物因素和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发病初期需绝对禁食,通过鼻胃管引流胃液减轻胰腺分泌压力。胃肠减压能缓解腹胀呕吐症状,减少胰酶对自身组织的消化作用。护理中需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性状,通常需维持3-5天直至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
2、疼痛管理剧烈腹痛是主要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等镇痛药物。避免使用吗啡类制剂以防Oddi括约肌痉挛。配合屈膝侧卧位缓解疼痛,持续评估疼痛程度变化,警惕疼痛突然减轻可能提示胰腺坏死。
3、液体复苏早期快速补液纠正脱水及微循环障碍,首选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速度,维持尿量每小时超过30毫升。严重病例需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预防急性肾损伤,液体复苏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的关键措施。
4、营养支持重症患者早期实施肠外营养,待肠鸣音恢复后逐步过渡到空肠营养。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输注速度从每小时20毫升开始递增。营养支持需维持正氮平衡,同时监测血糖血脂,避免过度喂养加重代谢负担。
5、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腹部体征,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胰腺脓肿。定期检测血钙、血糖及炎症指标,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病情稳定后需尽早行胆道引流或胆囊切除术。
恢复期饮食应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严格禁酒至少6个月。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30克以下,选择蒸煮烹调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胰腺功能检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出院后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就诊。
心衰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有日常监测、饮食管理、运动指导、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1、日常监测心衰病人需要定期监测体重、血压和心率等指标。体重突然增加可能提示体液潴留加重,血压和心率异常可能反映病情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有助于评估体液平衡状态。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明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2、饮食管理限制钠盐摄入是心衰饮食管理的核心,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毫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等,保证营养供给。控制液体摄入量,重度心衰患者每日液体摄入不宜超过1500毫升。
3、运动指导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稳定期患者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监测心率变化,避免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急性加重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活动。
4、药物管理遵医嘱规律服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常见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5、心理支持心衰病程长且易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可通过参加病友交流会等方式获得社会支持。严重心理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心衰病人护理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定期随访复查,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知识,掌握心衰急性加重的识别和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