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跳蚤咬后可通过清洁皮肤、冷敷止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跳蚤叮咬通常由昆虫叮咬过敏反应、搔抓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清洁皮肤立即用肥皂水清洗被咬部位,碱性环境可中和跳蚤唾液中的酸性物质。水温控制在38摄氏度以下,避免热水刺激皮肤。清洗后轻拍干水分,不要用力擦拭。皮肤破损处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日重复进行2-3次。清洁后保持患处干燥通风,穿着纯棉透气衣物。
2、冷敷止痒将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敷于红肿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瘙痒和灼热感。冷敷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持续24-48小时。冷敷后涂抹炉甘石洗剂,形成保护膜隔离外界刺激。避免让儿童抓挠患处,可修剪指甲或戴棉质手套。
3、外用药物局部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过敏性皮炎,每日薄涂1-2次。合并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大面积皮疹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进行系统性抗过敏治疗。药物使用前需清洁双手,棉签取药避免交叉感染。用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水疱需就医。
4、口服药物瘙痒严重时口服西替利嗪滴剂阻断组胺受体,缓解夜间搔抓。继发细菌感染需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药物选择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使用专用量具给药。服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嗜睡、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建议自行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5、预防感染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烫洗床单衣物,阳光下曝晒6小时杀灭虫卵。宠物使用吡虫啉滴剂进行体外驱虫,环境喷洒氯菊酯杀虫剂。地毯缝隙撒硅藻土粉物理灭蚤,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儿童外出穿长袖长裤,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同步治疗。
被跳蚤叮咬后两周内需每日检查皮肤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皮肤修复。避免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若出现直径超过3厘米的硬结、化脓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前往儿科或皮肤科就诊。环境治理需持续2-3个月才能彻底消灭跳蚤生命周期。
宝宝被螨虫叮咬后可通过清洁皮肤、冷敷止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处理。螨虫叮咬通常由尘螨、疥螨、蠕形螨、恙螨、革螨等种类引起。
1、清洁皮肤立即用温水轻柔清洗叮咬部位,避免用力搓揉导致皮肤破损。可选择中性婴幼儿专用沐浴露清除残留螨虫分泌物,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皮肤完整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该药物含氧化锌和甘油成分,能帮助收敛止痒。
2、冷敷止痒将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冷敷患处,每次不超过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暂时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瘙痒感,同时收缩血管缓解红肿。冷敷后涂抹儿童型地奈德乳膏,该弱效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3、外用药物瘙痒明显时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薄涂1-2次。合并水疱或渗出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药物涂抹范围应超过皮损边缘1厘米,用药前需清洁并擦干皮肤,避免药物经皮吸收过量。
4、口服药物出现全身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替利嗪滴剂。该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适合婴幼儿使用。夜间瘙痒影响睡眠时可临时给予氯雷他定糖浆,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嗜睡等不良反应。
5、预防继发感染定期修剪宝宝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避免抓破皮肤引发感染。贴身衣物及床单需用60度以上热水烫洗,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可有效杀灭螨虫。居室保持通风干燥,每周使用除螨仪清理床垫、毛绒玩具等螨虫滋生场所。
螨虫叮咬后应持续观察3天,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皮损扩散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每月更换枕芯床垫防尘罩,新购衣物先洗涤再穿着。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宝宝皮肤屏障功能。两岁以下幼儿尽量避免使用樟脑丸等驱虫剂,可选择植物成分的香茅精油喷雾进行环境驱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