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后少量出血可能由术后创面渗血、阴道残端愈合不良、激素水平波动、感染或血管结扎线脱落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止血治疗、抗感染处理、激素调节等方式缓解。
1、术后创面渗血:
子宫切除术后短期内少量出血多为手术创面正常渗出,尤其腹腔镜或阴式手术中电凝止血的微小血管可能重新开放。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且逐渐减少,需观察出血颜色变化鲜红转为暗红及是否伴随发热。
2、阴道残端愈合不良:
全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缝合处可能出现肉芽组织增生或缝线吸收延迟,导致接触性出血。此类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3周,表现为同房后或妇科检查后的点滴出血,需避免剧烈运动并使用阴道栓剂促进愈合。
3、激素水平波动:
保留卵巢的患者可能因术后卵巢血供暂时减少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类似月经周期变化。出血量少且呈周期性,通常3-6个月后随卵巢功能恢复而消失,必要时可短期补充雌孕激素。
4、术后感染:
细菌感染阴道残端或盆腔可引起炎性渗出,出血多伴随黄色分泌物、下腹坠痛及体温升高。常见于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需进行分泌物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切口护理。
5、血管结扎线脱落:
术后7-10天血管结扎线吸收过程中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突发鲜红色出血需警惕较大血管出血。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风险较高,应立即卧床休息并急诊处理,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栓塞。
术后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清洗但避免坐浴,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适量摄入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预防贫血。出现出血量突然增多、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腹痛时,需及时复查超声排除深部感染或内出血。术后6周常规随访需进行阴道残端检查,保留卵巢者建议每3个月监测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