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 病因机制电离辐射直接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同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局部微循环障碍。
2. 典型症状急性期多在放疗后1-2周出现水样便、里急后重;慢性期表现为反复黏液血便、肠梗阻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肠穿孔。
3. 诊断方法结合放疗病史和典型症状,通过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病理检查可排除肿瘤复发。
4. 治疗原则轻症采用止泻药和肠黏膜保护剂,中重度需营养支持治疗,合并狭窄或瘘管形成时需外科手术干预。
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和电解质平衡,慢性期患者建议每6个月复查肠镜。